Financial Audit / 财务审计
当前位置 > 首页 > 财务审计 > 企业财务审计

一、 企业财务审计概念:
企业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依法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和决定。其目的是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
二、 财务审计的基本特征:
2.1  审计范围国际化
传统的企业财务审计,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业务空间不大,一般都局限在国内市场中,随着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垄断组织的涌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大,彻底打破了行业、部门、地区、国界的局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从而也促使现代企业财务审计业务范围的国际化。
2.2  审计领域扩大化
随着企业财务审计职能的扩展,审计领域也日益扩大。传统的企业财务审计,一般只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而现代企业财务审计则逐渐将审计领域延伸到经营管理、绩效与经济责任的审查与评价等方面,并进而衍生出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五E"审计(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效果性审计、环境性审计、适当性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一系列崭新的审计领域。
2.3  审计层次立体化
这是从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关系的层次复杂化来分析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的特征。现代企业规模的急骤扩大与所有制形式结构的日益复杂,必然导致权力让渡及其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复杂化,这是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的又一特征。
2.4  审计内容复杂化
现代企业财务审计范围的国际化、审计领域的扩大化和审计层次的立体化,都从不同方面影响到审计内容的复杂化。这里还要从审计目标的多角度化来进一步分析审计内容的复杂化。审计目标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对象特征拟定的审计要求。
现代企业的审计对象大体上可分为两大体系:一是市场体系的主体结构,包括所有权、占有权和支配权的让渡。这些让渡直接表现为企业权益的变异,按照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更意味着企业本身全部权益或部分权益的联合、兼并、分立、改制、重组、破产、倒闭、清算、拍卖;二是市场体系的客体结构及其再生产过程,包括商品、劳务、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生产与消费,以及交换与分配。从价值的角度考察就是资金的周而复始,这里既有资金的筹集、运用、消耗、增值、收回、退出和分配价值信息的真实、正确,又有物资运动的合法、合理与效益,即有事前的预测、决策与计划,又有事中的管理与控制,还有事后的考核与评价。这两大体系的审查、监督、鉴证与评价,大致上构成了现代企业财务审计对象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2.5  审计主体多元化
在早期资本主义和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中,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主要由注册会计师承担,审计主体比较单一,随着国家资本向企业的渗透和公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国家或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也迅速扩大到企业财务审计领域;又由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内部审计的异军突起,企业财务审计主体中又增加了内部审计机构。形成了国家或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三足鼎立的多元化审计主体。
2.6  审计行为规范化
竞争愈激烈则审计的风险愈大,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行为规范的要求愈严格。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诉讼爆炸",使审计界业内人士受到极大震撼,于是各国的审计组织都制定了各自的审计准则的体系。到二十世纪末叶,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颁布了国际审计标准,同时,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还先后公布了著名的《悉尼总声明》和《利马宣言》,这些经典性文告都对世界各国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和行为规范发生了极大的影响。
2.7  审计技术科学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应用正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会计信息的电算化、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极大地鼓舞和要求现代企业财务审计技术的相应发展。企业财务审计的方法、技术将向计算机审计、网络审计方向发展。
三、  财务审计的主要任务
3.1  国企改革
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方面的审计工作,为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3.2  保证企业合法合规
做好会计报表鉴证和企业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监督工作,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需要,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宏观调控服务。
3.3  提高企业运营、经济效益
努力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是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的基本任务。